長島是候鳥歡聚的所在。每年九月至十一月,許多候鳥在遷徙的途中都要經過長島,停下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再繼續起飛向南遷徙。待得春暖花開之時,它們集群北遷,再次經過長島,返回北方的故地筑巢。
鳥兒的天堂——山東長島
01
長島,位于山東半島的東北部海面上,又稱廟島群島或長山列島,由32個島嶼南北縱列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中。島陸面積為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6公里。長島上的主要島嶼有南北長山島、廟島、大小黑山島、大小竹山島、高山島、砣磯島等。這些島嶼上都有數量龐大的野生鳥類,有留鳥也有候鳥。而候鳥最集中的則是北隍城島、大竹山島、車由島、高山島和大黑山島。
△
長島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的海面上,由32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它與蓬萊仙境隔海相望,被稱為“海上仙山”。
02
過去,長島沒有多少林木。1949年后,長島旅游經過幾十年的造林綠化,荒山禿嶺變作了茂密的森林。目前,森林覆蓋率已超過60%。1982年,長島成立了省級鳥類保護區,后來又提升為國際級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里便成了鳥類的樂園。南北遷徙中的鳥兒,也在長島找到了可靠的落腳點。
△
現如今,長島已經成為著名的觀鳥勝地。希望居住在長島上的人們以及來自各地的游客都用心珍惜這里的鳥兒,保護好候鳥的“海上驛站”。
03
在長島,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鸛、白鶴、中華秋沙鴨、金雕、長島漁家樂白肩雕和白尾海雕等十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黃嘴白鷺、大天鵝、鳳頭蜂鷹、長耳鸮、短耳鸮和蒼鷹等五十余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珍稀猛禽很多,每年的秋季,數不清的遷徙中的雕、鷹、隼、鸮類猛禽會在長島出現。
△
紅角鸮的別名為棒槌雀、普通,屬于鴟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是一種小型猛禽,全長約20 厘米,一般棲息于山地林間。它的夜視能力較強,以昆蟲、鼠類、小鳥為食,常筑巢于樹洞中。
04
春、秋兩季長島的鳥類最為密集,數百萬只候鳥在島上經停、棲息、覓食和繁育,山東長島旅游演繹著一曲曲野生鳥類的生命樂章。每年的三月至八月,是黑尾鷗繁殖的季節。黑尾鷗在車由島、高山島和猴磯島或劈浪覓食,或翱翔長空,或筑巢育雛。
△
黑尾鷗正在捕食海魚。黑尾鷗常棲息于近海島嶼、巖石裸露的海濱以及內陸海域。它以魚蝦、螺蚌為食,也常常尾隨船只,取食廢棄的食物。
△
大鵟是一種大型猛禽,常常巡翔在海邊,也可以飛抵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它以野兔、旱獺、雉雞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05
為什么年復一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只候鳥在萬里遷徙的途中選擇長島作為落腳點和棲息繁育地呢?因為長島地處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32座大小島嶼在總體上可連綴成一個南北向的長條形島鏈。山東長島漁家樂候鳥經過空中漫長的飛行,會發現海面上點綴著這樣密集的島群,肯定會飛下來休息和覓食。年復一年,長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東部鳥類遷徙通道上的一個關鍵節點。每年的秋季,數以萬計的候鳥從蒙古國、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和中國的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內蒙古草原等地遷徙到中國的長江流域、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越冬,都要途徑長島,停下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再起飛繼續向南遷徙。待春天來臨,它們集群北遷,又要經過長島,再返回北方的故地筑巢繁殖。
△
松雀鷹是一種小型猛禽,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十分機警,使人很難接近,常常單獨在林緣、丘陵、農田上空旋飛,有時停在高樹上伺機襲擊食物,以小型動物、昆蟲為食。
06
長島長期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它與蓬萊仙境隔海相望,被稱為“海上仙山”。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態環境都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是長島在這一經緯上的出現,是地球在億萬年中的杰作。在地質時代,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原本連在一起。后來,渤海地層劇烈斷陷長島旅游攻略,這兩個半島隨之中斷分離,逐漸形成了一串島鏈。此后經多次海平面的升降變化和海侵,長島島群就成了現在這樣溝通兩個半島的陸橋。沒有地殼的陷落斷裂,就沒有候鳥萬里遷徙中的這個“天然調板”,候鳥也就不會如此執著地年復一年趕赴長島的聚會。
△
長島常常令人悠然神往。這是長島本地的留鳥——海鸕鶿。海鸕鶿屬鳥綱、鵜形目、鸕鶿科,一般生活在山東沿海的島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