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蓬萊市乘船,向北行駛10個多小時,便到了長山列島最北端的北隍城島。島如“彈丸”,面積只有2.72平方公里,2個漁村2000多人。島雖小,名聲卻挺大,去年全鄉經濟總收入和漁民純收入都同比增長20%以上。鄉親們歡喜地說:“俺漁家能過上這般好光景,得夸一夸俺鄉彩凌閨女!”
做個漁家好閨女---記山東長島縣北隍城鄉鄉長冷彩凌
苦作舟-----一心載滿漁家事
北隍城島位于渤海海峽的大海深處,交通不便是件撓頭事,遇有風浪天氣往往一周都不通船。1999年4月,29歲的冷彩凌調往長島縣北隍城鄉任黨委委員、婦聯主席,從此,“交通難”讓一個三口之家過上了三地分居的生活,丈夫在另一個島的鄉鎮工作,女兒留在縣城的家中。冷彩凌沒向組織露出半點愁色,提前一個星期報到上任,長島旅游成為全縣最偏遠的孤島鄉鎮最年輕的女干部。
對于苦,彩凌是有心理準備的,但現實卻苦得出乎她的意料。喝水,喝的是苦咸水;住房,住的是石頭小平房,夏日室內溫度35℃,冬天溫度在0℃以下,跟漁民出海生產,風浪顛簸一上午,她要頭暈嘔吐一整天。這種苦,被生性要強的冷彩凌一點一點支撐過去。然而,另一番苦楚卻在她的心頭有著難以言表的滋味。一次,好長時間沒見媽媽的女兒在“六一”節打來電話:“媽媽,您不疼我了嗎?小朋友們都說我沒有媽媽,她們從來沒見過您到幼兒園來接我。今天我們演節目,小朋友都在媽媽的懷里接禮物,就我一個人在臺下沒人來親我……”
“自己選擇的路,就要踏踏實實地走下去!”苦,沒有讓冷彩凌退卻。有親戚勸“拋家舍孩守小島,圖個啥?”有朋友不解:“跑窮鄉當個小官不值得!”圖啥?值啥?她心里最清楚自己到小島工作意味著什么,囑咐自己要實實在在地當個小島人,長島漁家樂認認真真地為漁家人做點事。

“島事”大于“家事”,彩凌在默默地實現著自己“為民做事苦作舟”的承諾。按鄉內規定,島外人員在島內連續工作三個星期,可以回家休息一周,而彩凌在北隍城工作了5 年多時間,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即便回家,也是回縣城開會辦事,順便在家住兩天。1999年,大哥在“11.24”海難中離去,她多想再看大哥一眼,盡下兄妹手足之情;2001年元旦,丈夫做膽切除手術,她多想照顧丈夫幾天,表番夫妻愛戀之心。面臨人生的巨大痛苦,彩凌含著淚水,多次謝絕單位領導讓她回家休息的好意,把整個心都捧給了她立志干番事業的小島。小島的艱苦環境和工作需要,讓彩凌失去了很多,但她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更多幸福。幾年來,她所分管的婦女、組織、宣傳、政工、紀檢、綜治等工作,連年受到縣委的表彰。彩凌說:“人心都是肉長的,誰不思念父母、丈夫和兒女,長島旅游攻略可惦來惦去還是牽掛島上大事的心最沉!”
勤當槳--雙手蕩來漁民富
2003年9月,冷彩凌擔任了北隍城鄉鄉長,職務升了,擔子重了,她為漁民操心辦事也更勤了。漁村鄉親說:“有彩凌鄉長這樣的好干部帶領鄉村發展生產,俺們致富奔小康有盼頭了!”
北隍城島是個傳統的以漁為主的漁鄉,但因近年魚類資源銳減,捕撈主導產業地位下滑,海珍品養殖成了經濟支柱產業??捎捎诤Q蟓h境和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現有的養殖品種在規模和效益上都難以滿足漁民致富的心愿,不少人對經濟前景鬧心犯愁。彩凌一邊考察海區生產狀況,一邊搜集市場熱銷海珍品需求信息,順應漁民的生產要求,大膽亮出了“三個穩定、兩個增加、兩個突破”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即穩定海帶、蝦夷貝筏式養殖面積和海參底播養殖規模,增加鮑魚養殖和網箱養魚的數量,實現蝦夷貝底播養殖和裙帶菜養殖的新突破。去年,彩凌成了“海珍鄉長”,帶著漁民進行海區勘探,掌握了水流、水深、底質和底棲生物等第一手資料,請水產專家向漁民講授新型海珍品養殖技術,四處為漁民籌集生產資金3000多萬元,養殖了1000多畝海帶,筏式養殖蝦夷貝5000萬粒,底播海參大苗1400多萬頭,底播鮑魚200多萬個,深水網箱養魚4萬多條,漁民增收一下子抓了個“大活魚”,長島漁家樂旅游僅靠新品種養殖一項就賺來4000多萬元。
“勤要巧,勤要忙在撈錢的‘大買賣’上!”彩凌對漁民致富有著滿腔熱情。北隍城島是對外不開放的軍事要區,加之遠離大陸和信息閉塞,漁民多年念著一本“捧著金碗等飯吃”的老“黃歷”。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彩凌的觀念讓漁民耳目一新,眼巴巴地指望她能把海區開發的資金引進小島來。去年春節剛過,她就和鄉村一班人直奔大連尋找合作伙伴,幾番邀請投資方來島實地考察,敲定2個合作開發海珍品養殖項目。如今,漁村合同利用外資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00多萬元,近期又簽訂2個項目的合作協議,投資規模都在2000萬元以上,兩年后可陸續回收比現時高出幾十倍的效益。
一個“勤”字,讓漁民的口袋鼓了起來。彩凌又盯上海珍品育保苗這個“流金淌銀”的新行當。她認真研究了海參、鮑魚的生活習性,帶著村干部反復進行實驗,摸索出坑道海參保苗、鮑魚南方越冬保苗和圈養池海參保苗操作技術,給北方沿海地區闖出了一條海珍育養新路子,受到國內有關部門和專家的關注,在全縣漁村迅速普及運用。去年,她奔波于漁村各育苗場之間,晝夜同漁民一起測水溫、調餌料、防病害,共育出鮑魚苗2000多萬個,蝦夷貝苗5000多萬個,海參苗1600多萬個,創下了北方單位面積育保苗成活率的最高紀錄,特別是鮑魚南方保苗的首創成功,已為漁村增加收入近千萬元。今年開春,彩凌帶領鄉一班人出海考察海區,規劃出2萬畝蝦夷貝底播區和1500畝裙帶菜養殖區,并主持開發10 多種海珍精細加工新產品,暢銷國內大中城市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年內漁民收入至少增加20個百分點?!皾O民不賺錢,鄉干部再勤政也是‘打水漂’,勤政就得讓漁民的日子實實惠惠地好起來!”彩凌說話很直性。
愛是水--滿懷溢起漁家情
小島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漁家人的質樸情感,使鄉親們把鄉干部看成漁家“門里人”,大事小事,家長里短,總愿找鄉干部嘮嘮心里話。同鄉親的5年多朝夕相處,彩凌分外感到:鄉干部是魚,離不開群眾這個水,魚水之愛,這種情意比大海更深!
老宋家的門朝哪開,老鄒家的船有幾條,老葛家哥幾個一年掙多少,彩凌對這些忒熟悉。哪家的炕頭她沒坐過?哪個姊妹的脾氣她不知曉?彩凌跟鄉親這般貼心貼意,鄉親對她也沒官民之分,直呼彩凌名字很是親熱。山后村70多歲的齊進華大娘獨身無靠,常年有病,彩凌工作之余就經常去看望大娘,過年過節給大娘送去米、面、油、蛋等,山東長島旅游遇到大娘生病總是親自把她送到醫院,并陪護在大娘身邊,照料著大娘的生活。感動得齊大娘一個勁地夸贊鄉干部好,夸贊黨和政府給小島派去了好干部。
在彩凌心里,為民造福是一種神圣的責任和情感。剛來島上工作時,皺著眉頭硬逼自己喝下苦咸水的滋味,使她發誓要改變漁家人祖祖輩輩吃水難的歷史。在她的積極建議下,2002年12月,總投資100多萬元的海水淡化工程正式通水,從此漁家人結束了“熬粥米粒不開花,澆地菜種不發芽”的日子??h里集中辦學,撤銷北隍中學,漁民們心焦地找到彩凌問咋辦,她建議鄉黨委給鄉親解難題,給外出就學的學生每人每學期300元的學費補助,報銷上學期間的往返船費,并帶頭拿出工資組織全鄉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搞起愛心活動,捐資4000元,幫助一名貧困女生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學業。鄉辦育苗場過去因經營不善留下幾筆舊帳,欠發工人工資16萬元,群眾多次到鄉政府討說法,彩凌覺得新班子不能一味推脫歷史遺留問題,傷了干群魚水情感,她仔細了解帳務,在鄉政府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壓縮應有的經費和福利開支,陸續償還了欠款。
件件躬身事,胸懷愛民情。前年6月的一次海帶涼曬,讓鄉親記住了她冒雨搶收周身透的實在;去年9月的一位大嫂難產,讓鄉親知道了彩凌登船相送到縣城的火性;今年4月的一場山林大火,讓鄉親看到了彩凌率眾救險不畏懼的神色……彩凌說:“干群之情大于天,鄉親的利益啥年景也不能含糊!”鄉親說“有彩凌閨女這樣的愛民干部,俺漁家永遠把共產黨當靠山!”
如今再上島,您會發現這里的人們臉上流溢著一種美意。投資近百萬元修建的燈光球場和文化娛樂中心,讓漁家人也享受到城市夜生活的情趣;投資50多萬元更新的醫療設備和廣播電視接收設備讓鄉親有了“小島生活也精彩”的新感覺;山東長島漁家樂已經開工的投資80萬元的碼頭至兩村的公路象條飄逸的銀帶;正在修建的休閑娛樂廣場和濱海大道的彩燈如天上落下的星河……。說起這些,大伙會很自然念叨起彩凌鄉長對鄉親的那份深情。
“鄉親把俺當閨女,我愛鄉親如父母,只要島上鄉親需要,我還會為漁家掏心盡力奉情感!”彩凌說自己還要跟鄉親們把大海深處的故事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