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渤海為中心的北方媽祖文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位于渤海深處的北隍城島,是將媽祖信仰視為航海業產物的典型代表。北隍城島的廟宇不僅是風帆時代海洋文化的側面和縮影,也是人類早期活動的產物。在以海為生的海島人眼中,媽祖是他們至高無上的神祇,媽祖信仰更是世代闖海人的一種精神寄托。
山東長島縣北隍城島上的小廟會
除了逢年過節,每年的陰歷四月二十八也成為了海島居民約定俗成祭拜媽祖娘娘的節日,上到耄耋老人,下到牙牙學語的孩提,都要來到媽祖廟內拜一拜,在媽祖佛像前虔誠祈禱。
山前村媽祖廟—媽祖“天后宮”位于唐王城北山坡,2003年10月,在娘娘廟原址上進行修復,長島旅游陰歷九月初九舉行開光慶典,當時天空出現光環
山后村媽祖廟位于該村育苗場的北山南坡,修復于2004年10月
來祭拜的男人們首先在廟前放一掛鞭
闊兒、香、紙是上廟祭拜必帶物品
焚燒爐內燃起的火苗預示著紅火的山東長島漁家樂好日子
漁家大嫂精心制作的大餑餑等貢品擺放在媽祖像前
海島百姓在媽祖像前虔誠祈禱,祈禱家人出入平安,幸福安康
直至今天,長島漁家樂海神情懷仍然在依靠富民政策、辛勤勞作而發家致富的老一輩海島人心目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漁家百姓看來,漁船豐收歸來,海上偶遇風浪平安歸港,都得益于媽祖娘娘的庇佑,他們定要上廟感恩,敬獻厚禮。
媽祖文化,既是海島人的情感寄托,又體現了海神積德行善美好傳說的魅力體現。長島漁家樂旅游人們由衷的相信,歡慶的廟會必將會帶來一個豐收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