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顯朝在執勤
許顯朝:一個人守護一座島的平安
山東長山列島中的南隍城島上沒有政府機構,僅有一個警務室,30歲的許顯朝是這里唯一一名民警。2004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許顯朝視海島為故鄉,把漁民當親人,將南隍城警務室建設成為開展公安工作的 “落腳點”、掌握社情民意的 “信息點”、處理治安問題的 “執勤點”、為民排憂解難的 “服務點”。山東長島南隍城島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 “愛民固邊模范海島”。在上級公安機關開展的滿意度電話回訪中,南隍城島連續3年居煙臺市第1名。上船頭、蹲炕頭、找話頭
作為駐扎在南隍城島的唯一一名警務室民警,不論是偵查辦案、巡邏查夜還是人口管理、調解糾紛,全是許顯朝一個人管。為了讓群眾盡快接納自己,隨時掌握島情民意,他努力學說方言土語,了解民情漁俗,并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 “六頭五勤四得”愛心走訪工作法,即:認門頭、熟人頭、上船頭、蹲炕頭、找話頭、暖心頭,勤走、勤看、勤問、勤記、勤做,吃得苦、受得氣、打得開、靠得住。看見家里有孩子的,他就上前問學習;長島旅游看到群眾手頭忙,他就上去幫把手;誰家老人生病,他就前去看望;誰家生活困難,他就噓寒問暖;誰家有紅白喜事,他總是不請自到……
轄區鄒蘭芝老人的兒女長年在外,無依無靠。了解情況后,許顯朝常到鄒大娘家挑水、洗衣、打掃衛生,逢年過節,還為大娘送上糧油。許顯朝的行動感動了周邊群眾,大娘更是激動地說:“小許真是比親兒還親啊。”南隍城供電所建在山下,經常被山上流下的雨水沖擊,每逢陰天,許顯朝總會扛著鐵鍬來到供電所上方疏通排水渠,去年9月,他及時發現并帶領群眾排除一處山體滑坡隱患,保全了價值上百萬元的供電設備,長島縣電業局領導專門坐船到南隍城警務室向他贈送了錦旗。
9年間,許顯朝的足跡遍布了南隍城島的各個角落,成為百姓的貼心人。
海上巡、岸邊堵、搞聯動
南隍城海區是長島縣最重要的海產品養殖基地,同時也是海上盜竊案件和海事糾紛的高發地帶。針對海上盜竊案件存在發現難、抓獲難、認定難的特點,長島漁家樂許顯朝在實踐中創造了 “山上望、相機拍、海上巡、岸邊堵、路上查、循線抓”工作法,并協調漁村兩委在山上安裝視頻雷達、在重點部位布建監控探頭,大大提高了海上犯罪的發現率、查控率、抓獲率。為打擊摩托艇偷捕案件,他探索出 “源頭控制、雷達監控、前截后追、岸邊守候、村村聯防、島島聯動”工作法,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極大震懾了摩托艇偷捕犯罪。
針對海上漁船魚龍混雜,一些捕撈、休閑漁船順手牽羊盜竊海產品現象,他經過深入調研,按漁船用途分類,發明了養殖船只、運輸船只、捕撈船只、休閑船只分類管理、分色區分、集中停放、錯時出海、限定時間、劃定區域長島漁家樂旅游、出海登記、歸港檢查管理法,各種漁船向海上一望便知,不給偷捕分子可乘之機。對養殖集中區域,他集思廣益,著手組建了養殖聯合會,實行聯戶聯防、輪流看護,同時推行漁養物資標記制度,給扇貝籠掛上 “身份證”,有效遏制了海上盜竊行為,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經濟損失。為此,該島12個養殖場聯名將一面繡有 “邊防好民警,海區守護神”的錦旗送到許顯朝手中。
目前,許顯朝海上治安管理法已在全縣推廣應用。
當村官、出點子、搞創收
2007年,在全島群眾共同推選下,許顯朝擔任了南隍城村村委副書記。自此,他對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加關注,每次探親后回島,他總是扛回一大箱有關科技致富的書籍,后來成立了 “漁家書屋”,引導漁民學習文化知識。他還定期舉辦電腦培訓班,長島旅游攻略向村民傳授電腦操作及網絡知識,并協調縣水產部門開展網上遠程海珍品養殖培訓,教授漁民科學養殖。作為村官,他積極幫助轄區群眾搭建致富平臺,千方百計為漁民增產增收。
針對南隍城島環境優美、水產豐富、民居獨特的特點,他通過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后,積極向村委建言獻策,引導漁民成立深海生態“漁家樂”。2011年,該島僅“漁家樂”旅游就直接創收近300萬元,帶動間接消費700萬元。同時,釣魚協會、潛水協會等致富項目在他的建議下也都開展得紅紅火火。
近年來,海島漁民大量采捕江珧貝,在獲得高額利益的同時,江珧貝的副產品蛤皮成為令轄區群眾頭疼的問題,廢棄的蛤皮被當做垃圾處理,發酵后的液體污染環境,群眾反映強烈。2011年初,山東長島旅游許顯朝無意中從大連一海珍品經銷客戶口里得知,蛤皮是絕好的海珍品飼料。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許顯朝立即搜集相關材料。依據科學詳實的資料數據,村委投入50萬元進行蛤皮入海綜合利用,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