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顯朝同志工作照片
煙臺長島隍城派出所所長許顯朝:駐島十年不忘初心
許顯朝,男,漢族,1982年5月出生,大學本科,陜西武功人,2004年6月入伍,2004年6月入黨,現任煙臺邊防支隊隍城邊防派出所正營職所長,武警少校警銜。參加工作以來,該同志堅持扎根海島,踏實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后結合海島工作特點總結推廣了4套海上治安管理工作法,幫助群眾引進開發5類漁業生產和海島旅游致富項目,所管轄的南隍城島連續3年在上級公安機關滿意度測評中位居第一,并被長島縣政法委命名為“愛民固邊模范海島”。該同志先后被部邊防局評為長島漁家樂“愛民固邊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二等功一次;被省政法委評選為第二屆“感動齊魯政法人物”,團省委表彰為“山東省最美青工”;被總隊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記個人三等功1次;被省公安廳表彰為“全省公安機關最有創意的‘小警務’民警”、齊魯先鋒警員。2014年10月28日,許顯朝同志作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15年1月,公安部部長郭聲琨簽署命令,授予其“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榮譽稱號。其主要事跡如下:
情系民生解民憂,做海島群眾的“貼心人”
南隍城島距離大陸33海里,是典型的一島一鄉一村,由于地域有限、交通不便,島上未設有其他政府職能部門,只設有一個警務室,許顯朝是這個警務室的警長,也是島上唯一的一名邊防民警。面對群眾的來訪求助,長島旅游許顯朝總是傾盡全力予以解決。漁民出海時間一般較早,為方便群眾反映問題,他每天不到5點就會來到碼頭,現場記下群眾的需求和意見,利用白天漁民出海的時間及時幫助協調解決。每天傍晚漁民歸航后,他總要再到各個碼頭巡查一圈,依次檢查船舶固定情況。如果夜里有警情,奔波了一天的許顯朝則要立即出警,每到生產旺季,他常常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2013年6月26日,臺風“蘇力”襲擊長島,許顯朝提前兩天便守在碼頭,一遍一遍巡查,幫助船舶加固纜繩。凌晨1點左右,停靠在碼頭的70余艘船舶受大風影響,相互擠壓,部分小型船舶隨時可能沉沒。許顯朝立即將情況通報給各家漁民,并帶頭跳到搖擺不定的船中,冒雨幫助拖拽網具、轉移船舶,經過5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確保所有船舶無一受損。
綜合治理清隱患,做海上平安的“守護人”
南隍城海區是長島縣最重要的海產品養殖基地,同時也是海上盜竊案件的高發地帶。針對海上盜竊案件發現難、抓獲難、認定難等特點,許顯朝在實踐中總結出“山上望、相機拍、海上巡、岸邊堵、路上查、循線抓”工作法,協調漁村兩委投資30萬元在山上安裝視頻雷達、在重點部位布建監控探頭,大大提高了海上犯罪的發現率、查控率、抓獲率。為打擊摩托艇偷捕案件,該同志探索出“源頭控制、雷達監控、前截后追、岸邊守候、村村聯防、島島聯動”工作法,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極大震懾了摩托艇偷捕犯罪。針對海上漁船魚龍混雜,一些捕撈、休閑漁船順手牽羊盜竊海產品現象,該同志按漁船用途分類,推行了養殖船只、運輸船只、捕撈船只、休閑船只“分類管理、分色區分、集中停放、錯時出海、限定時間、劃定區域、出海登記、歸港檢查”管理法,各種漁船向海上一望便知,不給偷捕分子可乘之機。對養殖集中區域,該同志協調組建了養殖聯合會,實行聯戶聯防、輪流看護,同時推行漁養物資標記制度,給扇貝籠掛上“身份證”,有效遏制了海上盜竊行為。2013年9月,許顯朝帶領駐島部隊10名戰士和8名群眾,長島旅游攻略將上島不足2個小時的網上在逃犯梁某抓獲歸案,順利破獲一起案值4.2萬元的盜竊海珍品案件。為此,該島12個養殖場聯名將一面繡有“邊防好民警,海區守護神”的錦旗送到許顯朝手中。目前,許顯朝海上治安管理法已在全縣推廣應用。
服務發展聚民心,做為民謀利的“引路人”
由于氣候潮濕,土質較差,缺少淡水,南隍城島總耕地不到6畝,種植農作物十分困難,副食品和蔬菜都要從島外運。在秋冬兩季,經常會因大風或濃霧而停航,警務室有時連續數月得不到有效供給,加上長期身處陰冷潮濕的海島環境,許顯朝常年口腔潰瘍,并早早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許顯朝心里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如何讓島上群眾過上好日子。為引導群眾科技致富,該同志協調村委成立了“漁家書屋”,引導漁民學習文化知識。他還定期向村民傳授電腦操作及網絡知識,并協調縣水產部門開展網上遠程海珍品養殖培訓,教授漁民科學養殖。依托互聯網建成了“南隍城海珍品有限公司”官方網站,在淘寶網上設立海參、鮑魚專賣店,實現群眾足不出戶即能銷售海產品,受到漁民群眾的歡迎。近年來,海島漁民大量采捕江珧貝,在獲得高額利益的同時,廢棄的蛤皮被當做垃圾處理,發酵后的液體污染環境,群眾反映強烈。許顯朝從一海珍品經銷客口中得知此類貝殼是絕好的海珍品飼料后,遂通過大學同學聯系到水產科研單位咨詢可行性方案,并成功說服村委投入50萬元進行蛤皮入海綜合利用,幫助養殖戶實現了增產增收。針對南隍城島環境優美、水產豐富、民居獨特的特點,他通過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積極向村委建言獻策,引導漁民開發了深海生態“漁家樂”、釣魚協會等致富項目。2011至2013年間,該島僅“漁家樂”旅游年均創收近300萬元,帶動間接消費700萬元。目前,全島已經建起21家海珍品養殖單位,新建漁家樂10家。
言傳身教輔基層,做群眾信服的“當家人”
作為南隍城村村委副書記,該同志主動以鞏固基層政權為己任,積極溝通黨群干群關系、推進群眾和諧自治,先后協調村委會及德高望眾人員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小組,在警務室開通了法律咨詢熱線,向島上群眾宣傳各項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義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使島上民風有了根本好轉。南隍城村村民唐文由于對村委不滿多次到省里上訪,由于其女兒智力障礙,妻子因間歇性精神病無法出海作業,家庭生活陷入極度困難。為緩解唐文心中積怨,許顯朝多次帶著大米、花生油到其家中走訪,還專門從島外請來施工隊,幫助修補了漏雨的房屋,用誠心與唐文交上了朋友。隨后,他又動員村委支持,幫助其借款在碼頭開了一家電焊鋪,為其妻子安排了看山護林的工作,使其深受感動,徹底打消了上訪念頭。村內李少玉的兒子因盜竊被判刑10年,釋放后因找不到工作,又準備重操舊業,李少玉無奈之下向許顯朝尋求幫助,得知情況后,許顯朝隔三岔五便到家里做工作,耐心說服教育,并幫助其兒子在一家養殖場聯系到了一份月工資2000多元的工作長島漁家樂旅游。李少玉出于感激,與村內15名老人自發組建了護島隊,幫助許顯朝開展治安巡防。
不顧小家為大家,做扎根海島的“知心人”
由于海島環境終年潮濕,從小生活在內陸的西北漢子極不適應島上的生活,每逢陰雨天氣,膝蓋難以忍受的酸痛感讓他根本無法入眠,可第二天他還依然要挨家挨戶的走訪,同事們都戲他為“拼命三郎”。盡管島上生活環境艱苦,但對許顯朝來說這些都不算什么,他覺得最對不起的是家人。有一次他女兒病了,半夜妻子打電話急得直哭,但處在遠離大陸的孤島上,許顯朝一點辦法也沒有,留能默默祈禱女兒身體能夠盡快康復。他把對妻子兒女的滿腔思念,化作一縷縷濃濃的愛民情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入警時的錚錚承諾。2012年,許顯朝到北隍城島去工作了一個月,由于看不到他,島上的村民急壞了,紛紛傳言許顯朝要被調走了,不少島民還抹起了眼淚。聽到許顯朝要被調走的傳言后,81歲的老人顧艷梅老淚縱橫,“打心眼里不舍得他走,島上沒別的東西,親手做些鞋墊來表心意?!逼饺绽铮@位西北小伙就像自己的親兒子,經常給她送米送水,幫助打掃房間。她和女兒不分白天黑夜,一針一線的為許顯朝親手縫制了100雙繡著“愛民固邊”四個字的鞋墊。村民王茂林還給長島邊防大隊寫了一封請愿書,上面是全村老少的簽名和指印,山東長島旅游請求大隊領導將許顯朝留下。按手印請愿的人中,有十幾歲的孩子,也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一些人出差在外,知道這事后,也打電話要簽名按手印。
駐島十年,許顯朝出島回家的時間屈指可數,他用過的29本走訪日記上滿滿當當地記載著海島群眾的各類需求累計為群眾解決各類疑難問題1000余件。許顯朝獨守海島的事跡也引起各級媒體高度關注,2011年9月,中央電視臺13套新聞頻道《走基層之勞動者之歌》欄目播報了他9年孤守海島的事跡,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上萬名群眾網絡跟帖稱贊。隨后,他再次以特邀嘉賓的身份走進中央電視臺參加挑戰主持人大賽,面對主持人張琳的提問,許顯朝的話語憨厚樸實,卻飽含著對這片土地的濃烈情感。2012年6月、7月,中央電視臺《走基層之我在基層當干部》、上海衛視《大愛東方》欄目分別對該同志事跡進行專題報道。新華社、人民公安報、法制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對其事跡進行采訪報道。2012年7月8日,煙臺市政法委以簡報形式專題刊發許顯朝同志先進事跡。2013年3月,山東長島漁家樂被省政法委評選為第二屆“感動齊魯政法人物”,并作為報告團成員在全省做巡回演講,在全省政法系統引起強烈反響。
更多長島旅游資訊:去長島旅游網 www.www-999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