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群駐扎在海島上的人民子弟兵,他們中大多數人來自內地,參軍時十八九歲,甚至沒見過大海,也沒離開過親人。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海島人,靠海吃海,做水產和長島漁家樂生意,她也是一位母親,雖然沒有親生兒子,但島上所有的戰士都管她叫“媽媽”。
尋找山東長島美味:駐島官兵最愛“賈媽媽”的鲅魚水餃
她叫賈平,十八年前,她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與長島的駐島連隊結成了共建對子,從此她就有了數不清的“當兵的孩子”。人們常說,在長島賈平不是最有錢的,但在擁軍方面卻是最積極的。賈平最拿手的是包鲅魚餡兒水餃,戰士們最愛吃的也是“賈媽媽”的鲅魚水餃,這水餃里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長島
魅力長島:黃渤海交匯處的美麗海島
長島縣,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位于膠東與遼東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由32個島嶼和66個明礁以及870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組成,因境內有長山島而得名。茫茫海上一片片綠洲,猶如散落在海中的翡翠珠寶,長島美麗而富饒。
對于大多數內陸人來講,海島生活總是引人遐想,期待能見到與眾不同的現象。在長島,奇妙的景觀目不暇接,而最奇的在長山尾,這是長島的尾巴,也是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一條石灘由海岸上伸入登州海峽,海中一脈雪浪直奔蓬萊閣方向,雪浪四濺,將一海碧水分為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近些年來,勤勞智慧的長島居民看到了海島旅游的商機,紛紛開辦起了形式各樣的漁家樂,而賈平的漁家樂又是其中創辦最早、名氣最大的一家。長島縣城坐落在離大陸最近的主島南長山島上,賈平的“賈姐漁家樂”就位于主島上的狄溝村。
賈姐漁家樂:一位長島婦女數十年的創業成果
從煙臺蓬萊港乘船出發,長島旅游攻略航行大約45分鐘到達長島港。賈姐漁家樂就在港口附近,開啟手機導航,徒步僅需10分鐘左右便可抵達位于狄溝村的目的地。
長島漁村
隱藏在居民區深處,緊挨著北山,漁家樂本身就是賈平的家。這是一棟復合式的二層小樓,擁有能夠接納五六十人同時就餐的餐廳以及樓上樓下眾多窗明幾凈的舒適客房。若想享受獨立的空間,還可以入住到隔壁的漁家院中。住在島上,幾乎在哪兒都能看到大海,讓人感到無比興奮。
1958年出生的賈平,是個土生土長的長島人,生在島上,長在島上,與海島有著將近60年的感情。長島人現在的日子過得都很富足,山東長島旅游但若退回到二三十年以前,缺糧少油的海島生活還是極其貧乏的。然而,艱難的歲月最能磨礪人,島上的大風大浪也正好練就了賈平堅韌的毅力和勇于開拓的精神。
賈平在年輕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能力。知青歲月結束后,她進入縣里的食品廠,很快就成為了車間主任,后來又調到縣電子器械廠,一直升任至廠長。下海經商后,她又創辦了長島第一家面包加工店、第一家家具代銷店,始終扮演著一個開拓者的角色。
1994年,長島縣推行國有企業改制,賈平又勇敢地站出來,籌集資金180多萬元接手了縣工業供銷公司,并在此基礎上創辦了自己的恒大實業有限公司,專門做水產生意。在她的努力經營下,僅用了短短四五年的時間,企業資產規模便發展到500多萬元。
后來,隨著長島城鎮化的擴張長島漁家樂旅游,原來的工廠按政策要求進行了拆遷,賈平也開始謀求事業轉型。她認定漁家樂將是長島最有潛力的旅游項目,于是便將家里的大房子進行了改造,正式開辦起了“賈姐漁家樂”。
漁家樂美味
長島的漁家樂發展至今已有數十家的規模,曾經歷過低檔次接待、價格戰和經營秩序不規范的一段時期。后來,賈平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多次提交關于重視長島漁家樂品牌保護和行業健康發展方面的提案,受到了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
而與此同時,賈平個人也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2010年前后,她申請了“賈姐漁家”服務商標,并聯系同村5個漁家樂業戶成立了長島第一個非政府組織的“長島縣賈平漁家樂專業合作社”,在全縣開了漁家樂合作經營的先河。
合作社的建立,打破了原本散戶經營床位有限等瓶頸制約,也有效地規范了漁家樂服務質量,山東長島旅游提高了小業戶抵御風險的能力。合作社發展至今,賈平帶領社員先后投入資金800多萬元,按照市場需求和標準要求,對漁家樂軟硬件設施進行了全方面地升級提高。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十多個,擁有獨衛空調間100余個,床位500余個。隨著接待能力的提高,各社員的經營利潤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可以說,賈姐漁家樂是賈平數十年創業的結晶,是她畢生的奮斗成果,但在賈平眼中,還有一件事比這更有意義,那就是她的精神寄托——擁軍。
就愛子弟兵:“兵媽媽”擁軍圖個啥?
長島縣海島多,駐軍也多,32個島嶼,每個島上都有戰士駐守。駐島官兵與長島居民朝夕共處,久而久之便產生了難以割舍的感情。十八年前,賈平以一個普通志愿者的身份同島上的一個連隊結成了共建對子,從此,她就有了數不清的“當兵的孩子”。
賈平向退伍戰士贈送紀念品
“戰士們跟我的女兒年紀差不多,遠離家鄉來到海島上,一想到他們那么期待親情,渴望關愛,母愛的本性就讓我強烈地牽掛起這些孩子?!辟Z平告訴記者,每當戰士們親切地稱呼她“賈媽媽”,或者直接管她叫“媽媽”時,她便越發感到自己要盡一份母親的責任。
只要有時間,賈平每個周都要給連隊加幾個菜。戰士們要出去拉練,期間沒有時間洗襪子,她就給孩子們買了幾百雙手套和襪子。哪個戰士訓練受了傷,她都會專程送去鮑魚和鲅魚餃子,幫助恢復身體。戰士們退伍后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只要愿意,就可以到她的食品加工廠上班,收入也很可觀。如今,她的孩子已經遍布全國各地,每年都有許多戰士帶著親人回到他們的第二故鄉來看望“賈媽媽”。
在記者采訪時,恰逢淄博的一家企業組織藝術團登島慰問駐島官兵,一行人當晚就住在了賈姐漁家樂。這家企業的老板是賈平在省女企業家協會認識的朋友,在聽說了她的事跡后,便專程組織人員前來擁軍學習。
為了接待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賈平推掉了一個40多人的旅游團,為此損失了上萬元的收入長島旅游,但她從不計較這些。十幾年來,賈姐漁家作為“戰士之家”,每年戰士們的家屬來島近百人,吃住都在這里,賈平從來沒有收取過分文。每當退伍官兵帶著新媳婦前來看望她時,她還要為“兒媳婦”準備一份價值不菲的禮物。
“戰士們管我叫媽媽,對自己的孩子,還能計較啥呢?”對于自己的付出,賈平認為那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
鲅魚水餃的味道:兒行千里,“媽媽”永遠在島上
每次前往軍營慰問官兵,賈平都要為戰士們包他們最愛吃的鲅魚餡兒水餃,而這一次帶著淄博的企業前去擁軍也不例外。第二天一早,賈平便跟漁家樂的員工們著手準備起包餃子的鲅魚餡兒。
鲅魚水餃是賈姐漁家的招牌菜,很多人嘗過之后都對這一美味贊不絕口,也都紛紛猜測鲅魚餡兒里面放了什么特殊的作料。賈平說,其實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調味劑,秘方就在一個“鮮”字上。賈平有自己的冷庫,庫內零下二十七八度的低溫足以保證庫存鲅魚的新鮮口感。她讓人從冷庫中搬來七八箱單條四五斤重的鲅魚,解凍后,肉質果然還很有彈性。
賈平切制鲅魚餡兒
賈平自小就掌握了解剖鲅魚的技巧,在用刀處理鲅魚時顯得游刃有余。剁頭去尾,將魚肉片下來,先切成條,再切成塊,放入盆中,摻入切好的新鮮韭菜,再淋上花生油,添加適量食鹽,攪拌均勻后,鲅魚餡兒便準備好了。山東長島食材簡單又不簡單,賈平說:“因為在別處你吃不到這么好的鲅魚?!?
時至九月,又有一批戰士將要退伍,賈平心里有些失落,她總是為新戰士們登島而歡喜,為老戰士的離島而傷心。鲅魚餡兒要用車拉到軍營里,待文藝演出結束后,賈平要跟戰士們一起包水餃。在戰士們臨走前,“賈媽媽”不想讓孩子們留有一點遺憾。
實際上,由于駐島部隊縮編,賈平在今年已經經歷了一次痛心的送別。原來連隊的戰士被整編到內陸邊疆和前沿部隊,在離開前,她為每一個兒子和女兒都準備了一套保暖衣,并為他們擺了離別宴。但到了七月份,由于放心不下遠行的戰士們,賈平又專門行程一萬多公里,輾轉內蒙、吉林琿春、山東萊陽等地,去孩子們的新部隊看望他們,再為他們包上一頓鲅魚水餃。
賈平與戰士們一起包水餃
“賈媽媽”的鲅魚水餃
鲅魚水餃里飽含著賈平對戰士們的一片深情,而為了這水餃,她還曾有過一次可怕的遇險。那是2015年,為了給戰士們包鲅魚餃子,賈平獨自到冷庫去拿鲅魚,沒想到卻被意外地鎖在了零下二十幾度的冷庫里,又因為沒帶鑰匙和手機,她差點就送了命。若不是上天眷顧,讓賈平在最后時刻憑借一根魚刺驚險地脫險,戰士們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賈媽媽”了。
在戰士們心中,鲅魚水餃的味道就是“賈媽媽”的味道,就是長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里,只要能吃到鲅魚水餃,戰士們就會想起長島的“賈媽媽”,但鲅魚水餃永遠只有“賈媽媽”給包的最好吃。在戰士們心中,這已經不是一份簡單的食物,而是飽含著他們在長島當兵的歲月里一份來自母親的關懷和家的溫暖。
兒行千里,“媽媽”永遠在島上等候著他們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