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距煙臺蓬萊約7海里,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譽。它像一顆明珠鑲嵌在黃海、渤海的交匯處,這里水清沙白,風光宜人,長島漁家樂每年夏秋兩季都會吸引超過200萬的中外游客。美麗的景色帶來高客流量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話務量和高流量,讓這里成為通信繁忙區域。為了保證島上居民的日常通信,滿足旅游高峰季的高需求,煙臺移動網絡建設與優化團隊,不斷對網絡進行建設優化調整,并克服重重難關,他們用雙腳丈量出了網絡覆蓋的廣度,用肩膀扛起了網絡的質量。
山東長島為了漁民幸福滿格
今年2月中旬,團隊人員整裝待發,準備進島進行前期的勘察工作。然而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交通,長島旅游攻略長島港每天的運營時間是6:00~19:30,每30分鐘一班。從蓬萊到長島的船程四十分鐘,經常是一次行程下來勘察工作完不成,測試人員就一趟一趟地來回乘坐。為了趕時間,測試人員天沒亮就趕到碼頭集合,帶好設備及人員所需食物,趕最早的輪船進島。其中一個年輕人馬玉涵初次登島以后出現臉色蒼白、頭暈、嘔吐等暈船反應。然而,下船后他顧不上去醫院,簡單休整后,克服身體的嚴重不適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在優化作業最忙的時候,他一天平均需要坐四五趟船,整趟航程始終站立在甲板上,從船上下來馬上就給電腦充電,之后繼續坐船進行測試。他笑著說:“我現在再也不會暈船了,現在我已經磨練出金剛不壞之身?!?/span>
除了要考慮海上運輸、建設的特殊要求,更要考慮海上天氣的特殊性。海島天氣多變,遇到大風天氣幾天不能通船,工期就會延誤。因此,精確細致的前期規劃以及爭分奪秒的施工就尤為重要。一次,為了趕進度,測試人員宋程遠在小欽島冒雨出去單驗,山東長島旅游徒步走了5公里,爬過一個山頭終于到達基站位置。山上條件簡陋,他只能從書包里把電腦拿出來放在腿上,蹲在地上做測試,大雨淋得他渾身都是雨水,等完成檢測時,他已經凍得渾身發抖,手已經沒有了知覺。回來的路上,他進行切換測試,雨后路滑山陡,一不小心摔倒把MiFi摔掉了,測試中斷,他就再爬上山重新作業?;氐铰灭^后,他甚至來不及換下被雨淋濕的衣服,加班加點地趕做勘站報告。
長島四面環海,風力強勁,是中國的三大風場之一,這給維護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在對長島海平面覆蓋進行優化測試時,測試人員需要站在甲板上進行測試,此時海平面風速平均在5級左右,大風刮得臉如刀割,初春的海水冰冷刺骨,手被海風吹干后常常發紅皴裂,然而測試人員克服了這些惡劣條件,堅持到最后完成測試。
為了不影響用戶的正常通信,同時確保工程進度,讓島內居民早日用上4G網絡,有時團隊必須凌晨作業。北長山嵩山的一個基站建在海拔150多米的高山上,長島漁家樂旅游測試人員夜間翻山進行勘站測試,在完成采集信息和基站維護的一系列工作時天已經蒙蒙亮了,然而清晨露重道路泥濘,下山的時候更是難上加難,回到住處時基本全身濕透。
“不畏艱難,吃苦爭先,責任重大”是他們不屈的信念。如今,煙臺移動已經在長島海岸線陸續開通了70余個4G基站,為島礁漁民和來往游客提供更強的通信網絡服務保障。長期困擾遠洋海島無法高速上網的問題得以解決,全島迎來了長島旅游高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