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版“南水北調”打通“最后一公里”
長島船運淡水工程啟用
煙臺長島船運淡水工程啟用 淡水“乘船”進島(圖)
船運淡水工程正式啟用。
7月15日11時30分,長島漁家樂從蓬萊港載運600方淡水的“錦容15號”運水船,歷經4小時、航行35海里抵達山東省最北端的北隍城島,順利對接輸水管道,將淡水注入低位蓄水池,標志著長島船運淡水工程正式啟用,海島版“南水北調”工程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這是繼蓬長跨海引水之后,長島再次打破海峽“天塹”造福于海島軍民。
長島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地理環境特殊,淡水資源極其匱乏,所轄10個居民島多年里以屋檐接水、路面集水、渠道攔水、平塘聚水、地窖蓄水和造林涵水等多途徑匯積水源,仍未在根本上“解渴”吃水急難。2014年,長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投資1.8億元實施了蓬長跨海引水工程,長島旅游攻略從根本上解決了縣城區所在地南、北長山島軍民吃水難問題,受益人口2.8萬多人。為了讓其他海島軍民也盡快喝上放心水,長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城區引、大島建、小島送”等多元化綜合解決方案,即在用水量最大的縣城區通過海底輸水管道引水,并長島漁家樂旅游逐步輻射周邊海島;在遠離城區、人口相對較多的砣磯島、大欽島分別建設日處理能力500噸以上的海水淡化站;在最為偏遠、人口較少的北隍城島、南隍城島、小欽島實施船運淡水。
北隍城島地處山東省及長島縣最北端,有2個行政村、2000余居民,島上飲用水以地下苦咸水淡化為主,因受地下蓄水量限制,軍民每隔5-7天供一次淡水,飲水難是軍民長期盼望解決的問題。北隍城島船運淡水項目總投資324萬元,山東長島旅游岸陸建有高、低位總容量3個1000方蓄水池,鋪設管道2700米,通過連接自來水管道增加用戶淡水供應次數,緩解了該島飲水質量與安全的難題。據了解,2017年,長島將綜合解決海島供水列為全縣為民服務實事,全力推進總投資5000萬元的2處海水淡化站和2艘運水船、3處船運水配套項目。截至目前,北部五島的供水工程已經全面建成并陸續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