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漁家人待我們像親兄弟,雖然曬海帶是個勞動強度大的體力活,但吃住條件就像跟家里一樣,每月還能得到4000多元的收入,明年我還照樣來這里打工賺錢?!眮碜噪莸?0歲李光青告訴記者,他來大欽島東村務工有10年多了,對這里很有感情,已把大欽島當做“第二故鄉”。
山東長島大欽島嚴查勞務黑中介 外來工人稱這是第二故鄉
“外來務工人員作為我們鄉的重要生產力,也是保持海島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并從生產與生活上切實給予關心,讓外來務工人員安心、舒心和放心”大欽島鄉黨委副書記袁承東說。
長島縣大欽島位于渤海海峽中部,全鄉有東村、北村、南村、小浩4個行政村,總人口4391人。近年來,大欽島生態養殖發展迅速,形成了以海帶養殖為基礎,蝦夷扇貝筏式養殖和深水網箱養魚為支柱,捕撈、水產品冷藏和精深加工一條龍的發展模式,出口海帶占全國的70%以上。目前,全鄉有股份制養殖場18個、個體養殖戶123個,外來務工人員需求量不斷增大,每年有3000人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進島打工,特別是進入海帶收割旺季,大批外來務工人員涌入。
“要發揮好外來務工人員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就要在外來務工人員管理、勞務糾紛調處等方面建立實施必要的保障機制”,大欽島鄉黨委、政府統一理念,把外來務工人員管理作為海島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首先建立外來務工人員花名冊,印發了1600余份外來務工人員登記冊下發到各村、各養殖企業,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所有外來務工人員一律進行登記,各村養殖用工單位已登記外來務工人員2500余人。同時,簽訂勞動合同和安全生產責任書,規范用工管理,鄉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統一制定勞動合同和安全生產責任書,下發到各村、各養殖用工單位,要求各養殖用工單位與雇工之間必須簽訂勞動合同,鄉與村、村與用工單位、用工單位與雇工之間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目前,發放勞動合同和安全生產責任書3000余份,簽訂2500余份。
“大欽島漁養發展離不開外來務工人員,對待他們要像咱自家人”小浩村書記唐家敏介紹,隨著漁養經濟規模不斷擴大,鄉村兩級把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生產生活條件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和流失嚴重的重要舉措,長島漁家樂各養殖企業先后投資建立和改造升級外來務工人員宿舍,配備了床、褥、櫥柜等基本生活用具,有條件的養殖場還為夫妻打工者提供單間,全面改善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住宿條件,同時根據島上條件最大限度地改善外來務工人員伙食。同時,強化鄉村兩級調解和警民聯動調解工作,執行勞動糾紛調解工作制度,各村設立了勞動調解委員會,對本村內發生的勞動糾紛,盡量在“第一道防線”將矛盾糾紛化解。對經村調解委員會調解,仍存在異議、長島旅游無法化解糾紛的由村出具相關證明轉交鄉政府勞動保障所調解,本著“努力調解、盡量化解”的原則,積極調處勞動糾紛,避免事態擴大化,如矛盾糾紛升級激發時,鄉政府則聯合邊防派出所共同處理,合法合理合情地保護外來務工人員權益。今年以來,全鄉共調解矛盾糾紛32起,調解成功率100%,并安排確有經濟困難的12名外來務工人員免費在鄉政府食宿、提供船票,確保安全順利出島。
進入6月,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增多的實際,大欽島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召開養殖業戶會議、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粉刷標語口號等形式,加強勞動法、刑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引導個體養殖業戶守法經營、依法用工,并開展入戶排查,對重點村、重點養殖戶逐個進行排查,重點檢查外來務工人員暫住證辦理、長島旅游攻略勞動合同、安全生產合同簽訂、勞動用工強度、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發現問題當場發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同時,實行包村包戶制度,鄉干部按照聯系漁村分進行包村包戶活動,宣講政策法律,督導規范用工,幫助解決問題60多個。
大欽島鄉按照全縣部署,配合縣公安、工商、勞動監察等部門聯手運作,排查和打擊勞務“黑中介”非法行為。五、六、七、八是大欽島海帶收獲加工生產旺季,一些養殖戶出現用工荒,煙臺、蓬萊等地部分勞務“黑中介”乘虛而入,在車站、碼頭和勞務市場等地采用忽悠、欺詐和虛假廣告等方式,吸引外出打工者進島打工,每介紹一人向雇主收取800元到1200元中介費方式牟利。部分“黑中介”招工時介紹的情況與大欽島用工實際情況出入較大,當外來務工者進島發現所說工作強度和環境與實際不符而提出不干時,雇主因已向“黑中介”繳納了中介費和車船費,出現了雇主與雇工錢物糾紛。長島漁家樂旅游“黑中介”還將一些殘疾人、智障的、體弱多病、超大年齡的人員介紹進島務工,由于身體原因不能從事海上養殖生產,引發一些勞動糾紛事件。長島縣及大欽島鄉盡力打破跨地域執法和取證難等問題限制,對“黑中介”進行整治行動,針對存在的非法扣留或故意刁難工人等現象,堅決依法給予打擊和治理,進一步理順規范了勞務市場秩序與和諧勞動關系,為外來務工人員營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