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又回到了大欽島。
她是首屆“十大最美通信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中國移動最美移動人”……田芳出名了,然而載譽而歸的她仍舊奔波在海島的各個角落,和熟悉的客戶打著招呼,為了網絡施工加班加點,生了病還是能扛就扛。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她被評為“最美通信人”后的獲獎感言:我會繼續堅守在這里,做我應該做的事情。
首屆“十大最美通信人”風采展示 堅守 記中國移動山東公司大欽島營業部田芳
拉桿箱里的營業廳
碌碌,碌碌……
滑輪滾過地面,聽著熟悉的聲音,人們知道田芳來了。一只黑色拉桿箱,里面裝著宣傳頁、資料和辦公用具。田芳拉著它走過碼頭、曬場、漁民家,遇上有需要的客戶,隨時停下來辦理業務、提供服務。大欽島的居民都知道這個真正的“移動”營業廳。
邊走邊服務的日子,田芳過了7年。
2004年3月,田芳加入中國移動,成為大欽島營業部員工。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一個人奔波在大欽、小欽、南隍、北隍4個海島之間,負責移動通信服務與基站維護,保障漁民和駐島部隊的通信暢通。大欽島位于渤海深處,距離最近的陸地有60公里,是山東省距離大陸最遠的鄉鎮,坐船要4個小時。而這段航程風大浪大,遇上特殊天氣,十天半個月不通航也是常有的事。
2011年大欽島移動營業廳正式開張,田芳移動辦公的日子卻沒有結束?!叭ダ现芗倚奘謾C”,田芳看了一眼日歷上的記錄,收拾好東西又出門了。
田芳是本地人,島上的居民幾乎都認識她。5000多客戶也習慣了田芳不論時間和地點,隨時隨地的服務。田芳說:“島很小,人很親。在他們眼里,我就是家里人?!?
移動4G在大欽島開通后,為了讓海島人更多地了解4G,快點用上4G,田芳在各村委的喇叭上發布免費換卡的消息,而且發動各代理商全面積極換卡,得到了客戶的積極響應。偏遠的海島迅速步入4G時代。2015年2月,長島4G海平面覆蓋基站開通長島漁家樂過往客船和海面作業漁民的安全更加有保障。
踩出一條上山路
海島通信,建設難,成本高,維護更難。
大欽島居民經??吹揭粋€身影,黑燈瞎火,背著汽油桶,拿著手電筒,一步一滑上山去發電。這樣的人,在大欽島只有田芳。
北面的山上有座高塔,這是中國移動在大欽島的第一個基站。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山頂,這條路是田芳一步一步踩出來的。北山海拔只有300多米,但山勢崎嶇,夏天有蛇蟲,冬天有冰雪,當地人很少涉足。
海島生活并非如想象中的浪漫。沒有淡水,不產糧食和蔬菜,生活供給靠船舶運送,海底電纜中斷造成停電更是常有的事。
停電的日子,是田芳最忙碌的日子。她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去基站機房啟動備用發電機。如果基站和微波設備停運,海島上的通信將全部中斷。
島上的天,說變就變。2011年2月27日晚上9時40分,大欽島的海底電纜被臺風刮斷,大欽以北的基站全部斷電。發電要有汽油,而冬天運油船停駛,汽油儲備早在一個月前就用完了,怎么辦?田芳緊急向駐地部隊求援,從部隊油庫借來了鐵桶和汽油。
十級寒風,刮在臉上像刀割。田芳在戰士們的幫助下,要么抬,要么扛,深一腳淺一腳,將汽油運到了北山山頂基站。備用發電機啟動了,基站重新運行。
漆黑的夜里,電波穿透茫茫大海,為海島上的人們送去了寶貴的通信信號。
11年來,為了守護基站,田芳爬山摔斷過胳膊,被毒蟲咬的雙腿浮腫走不了路,大年初一在機房看著發電機……
有人問她,你干嗎這么拼命?
田芳說,手機信號連著船上的人和家里的人。
2007年的秋天,小欽島一位姓宋的漁民在海上作業。突然起了大霧,他迷失了方向,油燒光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船順流漂向公海。就在他已經絕望的時候,救援船來了!是中國移動的海上定位業務“漁信通”讓他得救了。針對漁民和海產養殖戶,田芳挨個上門講解和推薦該業務,發展了1600多名客戶。幾年時間里,“漁信通”救回了300多人。
服務漁民的錢袋子
在大欽島,人人都有手機,大部分是移動客戶。通信暢通了,海產品賣到外地,居民收入翻了十幾倍。大欽島人有一句話:“長島旅游攻略是手機給咱們換回了成沓的票子?!?
今年3月,田芳給小浩村唐家元修寬帶,卻看到一家人愁眉苦臉?!澳阏f咋辦,眼看著一年要少掙二三十萬元?!碧萍以呛юB殖戶,可今年他家的海帶長得比別人家的窄、短、小。經驗豐富的老爺子高血壓不能下海查看,唐家元又是新手,找不到原因。
聽完情況,田芳心里有數了?!霸囋嚭I弦曨l吧?!币痪湓捯鹆颂萍以呐d趣。田芳建議他在海面用手機和老爺子進行視頻通話,查找原因。第二天一大早,唐家元開船到了養殖區,拿出手機對準海帶架,撥通了視頻電話。家里的老爺子在田芳的幫助下看到了視頻,一眼就瞧出了問題:海帶架沒有隨著浪涌變化調整到海面的距離,位置太低,海帶受光差生長慢!唐家元改造完海帶架后,海帶明顯長得快了,秋后收入了40多萬元!
這事一傳開,先后有20多個海帶養殖戶換了4G手機,用了海上視頻。
大欽島人熟悉田芳,更信任田芳。她教客戶發信息、無線上網、使用飛信和海上定位,幫他們修手機排故障。誰忘了交費,一個電話打來田芳就給墊上。每年田芳為客戶墊付的話費都有1萬多元。
為了讓島上的人享受更好的通信服務,田芳沒少受累。2014年年初,積勞成疾的她剛做完肝囊腫手術,術后感染導致肺炎,燒了27天,住院42天。大病初愈的田芳趕上了大欽全島移動光纖入戶項目啟動。工程施工、線路協調,哪一項都離不開田芳。她硬是跟著工程隊,走到哪忙到哪。
“彎腰去拿材料,結果眼前一黑?!边@天,大家在營業廳發現了暈倒在地的田芳,趕緊把她送到衛生院。島上醫療條件有限,治療效果差,要全面治療就得出島。田芳心里很清楚,但是誰勸她都沒用。每天靠打點滴控制病情,拔了針就趕去施工現場。施工的戰隊長說:“田芳就是一個高效率的催化劑,有田芳在,我們的施工暢通無阻!”一個半月,大欽全島寬帶建設完畢。
寬帶通了,田芳累病了。但是她說,看著島上的變化,我只覺得滿足。
戰士們的“田姐”
大欽島是軍事要地,服務駐島部隊是田芳的重要工作。
把手機借給戰士,長島漁家樂旅游讓他們給家人報平安;幫新兵洗被套縫衣服,給生病的戰士包餃子,救濟家庭困難的戰士,參加駐軍文藝演出……田芳給予了共和國士兵發自內心的關懷和愛護,成為戰士們常常念叨的“田姐”。
2012年冬天,田芳買了好多雙棉手套,專門送到了軍營。之前她看到有幾個新兵訓練時凍傷了手,就記在了心里。戴著舒服的棉手套,這些十八九歲的大男孩泣不成聲。指導員說,有了田芳的幫助,戰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做了,新兵也更好帶了。
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田芳自己都記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有一件,那是她經歷過的最嚴重的暈船。2011年12月,新兵在北隍島營部集訓,田芳調配了100部無線座機,準備送過去。沒想到海上突發8級大風,民用船只全部停航,只有軍隊補給船還在航行。
8級海風,浪高兩米,這時候出海不僅僅靠體魄,更需要勇氣。顧不了那么多,田芳毅然搭上軍船,忍受了3個多小時的劇烈顛簸,把無線座機送到新兵手上。看著戰士們爭相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田芳覺得值了。
屈指可數的團聚
維護北山基站,往返要十幾公里。每次忙完,田芳都會在山頂坐一會,望著大陸的方向。
田芳一家三口,住在三個地方。她在大欽島,丈夫在另一個海島,兒子跟著姥姥姥爺住在長島。一年里,一家團聚的機會,一只手就數得過來。
田芳的辦公桌上有一張合影,年幼的兒子幸福地依偎在她懷里。加入移動公司后,由于工作繁忙無暇照看孩子,田芳只好把他送到了長島的父母家。她堅守大欽島,和兒子“分居”的這些年里,娘兒倆只合拍過這一張照片。
兒子給她打電話:媽媽,在我們學校門口開個小賣部挺好的,你就能住在長島,我每天都能看到你。電話這頭的田芳流著淚不知如何回答,但她知道自己不能離開。
她曾經看著腦出血的父親躺在病床上被抬上船,送出島。那是海平面覆蓋基站施工最緊張的時候,她沒法離開。
夫妻倆一兩個月能見上一面。丈夫還經常要在半夜陪她爬山去發電,她走不開。
兒子高燒引起扁桃體炎,從長島轉到煙臺做了切除手術。這期間,她因為南隍島斷電,在基站守了五天,沒有離開。
夏天的大欽島曬滿了海帶。過敏體質的田芳奔波其間,身上長出大片紅疙瘩,一天用掉一支藥膏。山東長島旅游每年朋友都勸她出島徹底治一治,但來回要花好幾天時間,她離不開。
……
在以她為主角的微電影結尾,田芳站在山頂的基站旁眺望,獨白響起:他們都說我是“移動女島主”,其實我只是這個島的孩子。大欽島就是我的家,移動就是我的家。